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国内药物短缺问题未解,应成立跨部门委会寻解方

这篇文章是在2 年前刊登

大马药物短缺自年初起便存在,随着奥密克戎(Omicron)确证数持续回升,加上手足口症及流感等流行病,基本药物如扑热息痛(Paracetamol)及儿童的伤风抗敏药等,均在市面上面对严重供不应求的窘境,而政府医院的供应也呈下滑的迹象。人民公正党青年团总财政黄思敏对此表示担忧,并促请卫生部不要在此课题上打太极,而应该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

黄思敏也是吉打峇甲亚兰州议员。他指出,民众面对药物短缺问题苦不堪言,他们申诉指不少药物即使遍寻多家药剂行都无法买到。

虽然卫生部长凯里上月出面淡化问题严重性,要求民众不要恐慌。然而,多天过去药物短缺问题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无论政府机构还是私人药剂行都没有稳定的药物供应。

据悉,由于国内药物供应大多仰赖进口,药物短缺是因一系列因素包括俄乌战争、中国封城、缺少原材料及物流问题而遭到影响。此外,短缺的原因还包括令吉对美元的兑换率持续走高,业者避免亏损而减少供货。

建议成立跨部门委员会

鉴于问题原因牵涉广泛,黄思敏建议政府成立跨部门委员会,寻找新的药物来源,并通过国际贸易及外交等手段短期内解决药物短缺问题,避免大马医疗系统面临崩溃。

政府也可增加拨款以给予业者补贴或提供税务优惠,来填补因汇率浮动而造成的损失,以此鼓励业者进货填补市场需求缺口。

长期而言,大马有必要在本土开发新的药物供应链减低外部影响,确保国人拥有充足的药物资源。另外,公立及私立医疗系统必须建立信息共享管道,尽可能获知药物需求的完整信息,以此调节生产和供给来避免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