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中的文教发展
【隆雪华堂百年庆】
隆雪华堂虽然为州级团体,但在历史与影响力上实属全国级别,贯穿百年岁月。即便是全国性的华总(前称堂联)都是在时代变化和组织需求下,由各州华堂与董教总(亦称十五华团)联合创办。
1971年政府公布《国家文化政策》,前会长李延年推动华团秘书处现代化,提供课程培育社团成员和秘书,让华团有素质和系统的表现,以应对日趋保守的社会。
后来,已故会长邱祥炽配合当时文教主任已故会长张景良,积极拉动十五华团集思广益,在1983年草拟《全国文化备忘录》,以回应政府的单元文化施政,并从雪华堂起,掀开了每年轮办的全国华人文化节,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后来,隆雪华堂亦举办了第11届、第22届和第33届全年性的全国华人文化节,并在2016年的圆桌会议检讨了该份备忘录,也派员参与文化局草拟国家新文化政策的小组讨论,以获取更多一手资料。
21世纪初,隆雪华堂在雪隆地区依然有430个团体会员,共同维护族群和文化的地位和权益,更大步跨越族群,在社群里外推动更多元、包容的各种活动,并带出多元、开放、相融并进的思想。第22届与33届文化节的主题就是往这方面设想。
隆雪华堂文教委员会于20年前定下“教育立国,文化兴邦”的思维,在马克思“上层结构”的设想中建设华团的文教事业发展,也提出应发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例如:礼、义、廉、耻、勤奋、忠孝、仁爱、诚信、和平等。
组织领导上,文教委员会带领会员团体,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有者以三语或双语进行,让友族同胞也明白活动的意义,整体提升华团在文教领域的表现。
教育层面的配合,隆雪华堂在陈志成领导时期的关键时刻,在大会堂二楼凉台竖立“白小被关闭的天数牌”,与白沙罗社区的救救白小运动站在一起,下定决心要白沙罗华小重开校门。
前首相敦马哈迪退休前,文教委员会义不容辞联合友族作家协会和文教团体,连夜发电报予222位国会议员,要求阻挡小学英化数理政策;尔后会长黄汉良与董事、青年团理事们也参与街头抗议运动,向国家元首呈交《废除英化数理课备忘录》。
那一场运动,警方如临大敌,破纪录的在一个下午发了2217颗催泪弹驱赶示威群众!
后来,此项计划在阿都拉巴达威担任首相期间U 转,华小保持母语教数理。
近15年来,文教委员会也关注华中(前称国民型中学)发展,后来把此案和国际母语日移去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GBM);而隆雪华堂文教专注文化艺术的推进,配合成员的专长大量举办各类书画展和交流讲座、写生活动,继《马来西亚建国三十五年华裔美术史料》,出版《当代马来西亚华裔画家选集》,一目了然地向世界介绍马来西亚著名且有实力的华裔画家,提高艺术和艺术家的地位。
另一方面,配合国外学成归国的年轻音乐人,推动与扶持华社歌乐发展,提供优惠和演出场地,带动老中少因不同年龄层的需求而发展的声乐演绎表演、合唱团和各种比赛,提升素质,让华人子弟在音乐鉴赏、教育和表现方面也站占一席之地。本堂合唱团在人力和财力上的贡献颇为重要。
继隆雪华堂建筑物被旅游及文化部列为非物资国家文化遗产后,文教委员会曾带领社区古迹保留和发展的学习观摩团赴台北考察交流。尔后,华社团体在各地社区启动了多个社区学校、人物和博物馆,以收集和传承先贤的开拓历史和精神。
尽管隆雪华堂吉隆坡博物馆筹备计划在两任会长的领导下,一再让路予组织的建设计划,最后因经费难筹告终,所幸还留下了隆雪华堂百年历史走廊的双语展出现场,让人们看见先贤为华社留下的现在,以了一丁点心愿。
李书祯,坤成校友会顾问,长期活跃于隆雪华堂,历经五任会长,为隆雪华堂前任青年团团长及前任文教委员会主席。
本文为“隆雪华堂百年庆”系列文章,由隆雪华堂组稿。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每月12.50令吉
- 无限畅读全站內容
- 参与评论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 与亲友分享《当今大马》付费内容
- 可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