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跨性别“跨入”校门——<br>从快乐宝拉北大演唱谈起
【大专论政】
近日,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UM)一个以华裔为主的学生组织,计划在他们的常年慈善文艺晚会中,邀请来自泰国的网路红人“快乐宝拉”(Happy Polla)当特别嘉宾, 在北大校园闹得沸沸扬扬。
宝拉的生理性别众说纷纭,大部分认为她是跨性者,因其大胆敢秀的形象,受年轻网民热捧。该组织或是看准时机,希望藉着宝拉浮夸搞怪的形象,以娱乐效果为主,让晚会门票大卖。不仅如此,主办方还打出“只要买餐桌席位,就可和宝拉有互动机会”的宣传手法,以吸引更多北大生出席。这样的噱头确实奏效,同学纷纷表示将购买晚会门票。
然而,消息传开后,马上引起穆斯林学生的不满,炮轰校方为何没有审核节目内容。许多穆斯林同学在他们的面子书上表示愤怒,认为主办方推崇跨性人文化,过度娱乐甚至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
同学间有褒也有贬
学生代表理事会主席更揶揄主办方倒不如邀请他上台跳舞,自嘲他和宝拉有一样的体型,只是没有宝拉那么性感。有者更表示,因为大学礼堂是举办考试和毕业典礼的地方,标志着智慧的神圣,让宝拉在大学礼堂表演将玷污了校誉。只有非常小部分的穆斯林同学认为跨性人的演出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宗教的信念,并希望大部分的穆斯林同学不要小题大作。
面对穆斯林同学的大肆批评,非穆斯林尤其是华裔学生认为穆斯林同学思想保守,而且歧视和不尊重跨性人。也有同学说,活动并非强制,不喜欢的同学大可不要出席,无需抨击别人的选择。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不知道为何主办当局会邀请宝拉,是想矫正大家对跨性人的刻板看法?还是纯粹为了娱乐?
最终,主办单位在一片反对浪潮和校方的干涉下,最终以“技术性失误”之说,取消邀请宝拉前来。
国家对LGBT的立场
无论宝拉的生理性别为何,重要的是她的心理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女性。而对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者(LGBT)有偏见及歧视的,向来不仅是穆斯林,乃至一般社会大众及国家机关。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在LGBT课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都非常明确,并透过各种国家机器如学校、宗教和法律来丑化及打压LGBT群体。
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在中学作文课中会看到“如何应对危险的LGBT课题”等题目。宗教方面,从各州宗教司至首相纳吉,皆常有谴责LGBT的言论。法律上,政府将同性性行为视为非自然性行为,涉及者将被判刑。而跨性女性(transwoman)穿上女性服装也被视为有罪,将在伊斯兰法令下被捕判刑。
东南亚的多元性别
事实上,在东南亚,性别并非只有男和女之分。纳吉的祖先武吉斯人(Bugis)的社会就有五种性别:男、女、Bissu(雌雄同体)、Calabai(阴性化男人)和Calacai(阳性化女人)。其中,Bissu最为人知,其天生雄雌同体的二元性被视为拥有和神交流的能力,所以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这种多元性别的文化也曾遍及马来半岛、缅甸和泰国。泰国寺庙壁画的描绘不乏同性之间的亲密画面,这证明多元性别早就受东南亚社会认同。
反之,在我们认为更开放多元的西方社会,其对于性别的二元划分却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可以从语法上观察到这一点。如英语的He or She,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印欧语系中的阳性和阴性之分。
请宝拉入校园的意义
相较之下,南亚语系并没有性别之分,如马来语也只有 dia 或 beliau 来表示第三人称。因此,可以推断在西方列强殖民这区域后,带来的不仅是政治及经济上的变化,也改变了东南亚多元性别社会的价值观。除此之外,伊斯兰和基督教的到来,也对此区域原本拥有的多元性别文化社会带来不小冲击。
回到宝拉事件,把她请入校园引起众多争议,但大学生们是否曾经尝试以学术的角度来看待课题背后的构成因素,向对此课题有所误解的学生解释多元性别社会的历史、文化?
同时,也必须讨论为何今天跨性人群体在大家眼中,只是纯粹用来消费和娱乐大众的商品。如此一来,反而更能消除歧见,更能理性地思考LGBT课题。
【大专论政】延伸阅读:
林保华,北方大学国际关系三年级生,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当交换生,曾任2015/2016年北方大学学生理事会代表。
每月12.50令吉
- 无限畅读全站內容
- 参与评论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 与亲友分享《当今大马》付费内容
- 可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