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办学新篇章:日新学校成立女子部

这篇文章是在4 年前刊登

【欣闻別音】

今天是妇女节,先说两则趣闻:

华侨陈某有一女,年仅破瓜(按:十六岁),酷好自由,素持解放主义。日昨该女闻有女子倡有剪发之风,心焉向往,后知大塘街有女子剪发社之设,因辗转托人为之介绍,遽将绿云之髻,一剪削下。其父见而大怒,斥责备至,并谓汝如何自由、如何解放,为父尚可不为干涉,惟发肤受诸父母。事已如此,惟有祝发为尼,尚不致为人窃笑。因促其母与之入庵,以免街邻瞩目。惟其妾袒护其女,雄威大振,相与打骂,陈某神气懊丧,似已慑服。一时过者,咸谓为家庭革命云。(《槟城新报》1920年5月26日)

养正学校校长何剑吴先生对于南洋华侨原抱有极大之宏愿,故自任以来,校中之兴革,顿改旧观。此次拟开放为男女同学,不意此事竟为多数校董所阻。闻有某董毕业于暨南大学,其所反对之理由,谓金钱与女色,为人之所欲云云。(《南洋商报》1923年9月12日)

剪发女子如削发为尼,是要被送进尼姑庵的,不仅是陈某私见,侨众多持此看法反对;男女同学将引女色纠纷,成为主流观点;不仅如此,华侨妇女多喜马来装“易起肉欲之感”,一律是众人批评的焦点。

从剪发风潮、纠正女子装束、男女不能同校等议题争论,发酵成“废学、淫欲、败德等现象”,逐步构成海外华侨女学开办过程的波折。

本文以男女同校的大山脚公立日新学校为例,相较于南洋华侨女子中学、坤成女校及福建女校(后改名槟华女中)独立开办,作为“女子收容所”的一般侨校更能说明二战前莘莘女子就学之难。

顶图:1952年,日新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共有八名女学生。(《日新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同学录》)

正在验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