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进合击:民主转型的突围思索
【当今特约】
“我们永远看不透我们不理解的选择。你已经做了选择,现在,你得去理解你的选择。”
——《骇客任务》神谕(Oracle)
自“烈火莫熄”运动以降,改革力量通过庞大的社会动员和政党结盟,倾尽全力推动马来西亚从选举型威权主义国家往民主转型的目标迈进,并且一点一滴地拓宽民主空间。这一任务在2018年“509大选”崭露契机,却在族群及宗教纷扰中迅速扑灭,终于2020年引发“喜来登政变”及尔后的一系列行政政变与宪政危机。
本文尝试分析各政党之间、政运与社运之间的政治倾向与结盟形式,并且思索民主转型的可能。
我们大致可以将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分为两条主轴,第一条轴线是民主人权与专制特权,第二条轴线则是世俗政治与神权政治。
专制特权的典型代表为1969年形成“巫统—国阵”党国政治的巫统,其特点在于坚持土著的特殊地位,并且以国家机器执行之;神权政治的典型代表为伊党,其特点在于推动伊斯兰主义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世俗政治的典型代表则为行动党,其特点在于推动普世价值的政治诉求。
三者从1969年以降主导马来西亚的政治版图,也成为不同身份认同,即马来人、穆斯林及非马来人所属意的政党。然而,局势在1999年公正党成立后产生变化,并且在2008年“308大选”及2013年“505大选”基本定型。
两大政治主轴与政党坐标
沿袭上述两大政治主轴的划分,本文认为主流政党巫统、伊党、公正党及行动党其实形成三组的竞争与合作模式。
以下先简述政党的状况,再借用坐标系的概念,根据两大政治主轴评量政党的位置,绘制出“政党坐标图”(图一),用空间视图的方式厘清各党的优劣立场。
一、巫统与伊党
巫统与伊党自1970年代以来,两者相互竞争代表马来人—穆斯林的正统位置。前者对伊斯兰政治的理解是强调世俗化的政经绩效,认为外在的成功即是荣耀和实践信仰的表现。后者则是强调信仰的教义必须贯彻在政治制度与政策,是以不认同世俗的宪政的体制。从宪法、伊斯兰囯、伊斯兰法庭到禁酒禁赌等课题都是两者的战场。
伊党于1969年“513事件”曾短暂加入国阵,1990年代以降以替代阵线(及之后的民联)模式与其他在野势力选前结盟。目前,巫统与伊党以“国民和谐”结盟,但是执政后的伊党却面临窘境,遭支持者质疑无法推动伊斯兰化政策。
二、公正党与伊党/诚信党
公正党分裂自巫统,却必须处处迴避土著特权议题。创党领袖安华不断遭受“同性恋”及“鸡姦”指控,也导致公正党必须紧随盟友伊党或诚信党以正其名。同时,公正党也反对性少数,仅支持有限的宪政民主及人权议题。
另一方面,诚信党分裂自伊党,并且处处挑战伊党的正统,从Timah威士忌酒到支持禁赌政策都证明这点。
三、行动党与公正党/诚信党(希盟模式)
行动党在1969年以后是唯一被排除在国阵之外的在野党,并且在2018年首度品嚐到入主布城的滋味。行动党是巫统的对立面,却将马华视为劲敌,从承认统考到华社的常年拨款课题都是两者的战场。
行动党长期饱受“华人威胁论”困扰,国盟政府于2020年的“马来人政治联盟”便是以此号召,致使行动党必须紧随公正党及诚信党两股马来政治势力。
同时,希盟的各党秉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将自身定调为改良版的国阵,不断炒作族群及宗教议题拉拢另一方的支持者,吸纳选票饮鸩止渴,强化希盟的政治结盟。
以下坐标图X轴正负两极代表“民主人权/专制特权”,Y轴正负两极代表“世俗政治/神权政治”。坐标四个象限的代表分别是:象限一,拥护民主人权与世俗政治,象限二,拥护专制特权与世俗政治;象限三,拥护专制特权与神权政治;象限四,拥护民主人权与神权政治。
以下制作简略的政党评分表(见附录一),目的不是按照严格的实证方式为政党评分,而是列出关键的议题,检视政党的立场差异,最终把这些立场反映在坐标图上,提供空间化的概念思考模式。
政党之间因对特定议题回应的多寡及立场强弱而位置有所不同,但是所处的象限却大体代表政党的一贯倾向。
图一:政党坐标图
协和式民主与向心式方案
“巫统—国阵”之所可以长期维持党国优势,乃是奉行“协和式民主”模式,甚至国盟政府也是效仿于此。这种民主模式常见于族群衝突的民主国家,并且试图让所有的族群都参与政府,以解决多数决掌政的问题。该方法基本上假设所有主要族群都可以依照比例(以选举结果而定)参与执政大联盟。
“巫统—国阵”除了吸纳马来半岛的在野势力,也一併纳入沙巴与砂拉越的族群政党。上述政党在2008年开始自主权抬头,也推波助澜S4S运动。2018年,这些脱离国阵的政党先后成立砂盟和沙民阵,并且与巫统保持若近若离的合作关系。
另一个促成政党结盟的推力是“向心模式”。该方案的主要诱因不是族群保障的政府,而是未来的利益,尤其是选举利益,提供特定诱因,促使以种族为基础的政党藉由纳入其他族群筹组联盟,以争取外于自己族群的选民。
因此,我们可以看见,即使政治立场对立的政党也可以在选举前后达致结盟方案。马来西亚的政治联盟皆按照此模式建立的,随时准备成为造王者的“政治青蛙”也是此模式的副产品。
但是,其更深层的原因必须归咎于政党经常将自身的利益摆在宪政民主之上,加上赢者全拿的选举制度与政治文化,败者只能在政治纷争中寻求翻盘的机会。
以下“政党的宪政程序立场”(附录二)及“政党的宪政程序立场图”(图二)列出从安华在联邦层级策动“916政变”到近期邦州层级的“马六甲倒戈”的统计。
我们发现,政党并非由始至终贯彻宪政立场,以选举方式还政于民。相反地,在有利于自身夺权时,政党倾向于(州)元首直接委任政府首长,与自身利益违背时则选择支持解散议会。此外,政党所处在的政治联盟也左右其立场,图表中唯一更换政治联盟的伊党便呈现了这点。
图二:政党的宪政程序立场图
分进合击的改革力量
由此,我们厘清政党彼此之间的结盟模式,也理解皮影戏幕后的集体情绪及幕前政治操弄。同理,由政党发起的政运也蕴含将社会的反叛及不满能量转化为选票的功能。
最典型的是“烈火莫熄”运动,其以安华遭受政治迫害的道德形象为号召,许愿将改革者送入布城,取代巫统统治。至今,安华仍试图拉拢各方改革势力,近期的例子即阿当阿迪(Adam Adli)率领一群前学运领袖加入公正党。
净选盟及反莱纳斯集会则属于社运,其诉诸的是人民不满选举不公和公害污染问题。从“政党坐标图”,我们也看见非政府组织也落在第一象限,即典型的拥护“世俗政治与民主人权”立场,代表公民社会的道德原则标杆。
两者在2013年成功结合民联支持者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完成政运和社运结盟,在吉隆坡市中心集结大批人潮。惟狂飙一梦之后,社运面对诉求难以达成及改革希望幻灭的窘境。社运领袖接受在野党的收编,变线成为政治领袖,玛利亚陈和黄德便是代表。
此外,民间也有小型的社运团体为改革理念发声。从各大专院校的学运组织、居民为反公害成立的团体及议题性质的小团体都是例子。
社会自主成立的社运,其优点在于培力积极公民,同时因无利可图而减缓政党的介入与收编。缺点在于,小团体经常因议题消逝而消沉,更难以在组织内实践程序民主。更重要的是,公民社会仍旧在摸索阶段,疫情中断其日常运作,导致零散而微薄的力量难以集结。
固然,各团体因理念及意识形态的差异而陷入争执,例如“挺马vs反马”、“策略vs原则”及“嘉年华vs勇武”等。但是,面对威权体制,改革力量皆必须在有限的民主条件中分进合击,一起守住共同底线。
现阶段,各方改革力量必须优先捍卫程序正义(宪政及选举民主)及自由表达空间,再提出自身的理念诉求。
改革议题:五组对立概念
面对诡谲的民主转型期,我们依旧有一条长路需要摸索,因此本文也提出以下五组对立的概念勾勒未来的改革趋议:
一、国族主义 vs 社区共同体
公民社会以“马来西亚人”国族主义对抗官方的种族主义。但是,其面对移工及难民等非公民却也再制一套不平等且有阶序的公民地位想像;与之相反的是,社区工作者尝试强调社区自主及地方自治等理念,由下至上打造共同体,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共识。
二、宪政民主vs实质民主
社会运动者不满足于热衷选举及程序的宪政民主,并且试图从劳工、性别及贫穷等课题深化民主,却不断遭受国家与资方打压,疫情更是强化这一现象。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马来西亚的宪政议会民主一直存在,惟实质的自由民主仍挣扎求存。
三、政运vs社运
承上,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目标不同,两者从1990年代至今保持合作关系。如今,希盟已经经历执政联邦政府的洗礼,下野后也与国盟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政运与社运会否分道扬镳有待观察。
四、中心vs去中心
社运以组织为本体,产生论述与行动策略。旧式非政府组织有严密的组织架构,组织力量从中心逐步向外部扩散;新世代则高度依赖社交媒体组织动员,以去中心、随机且游击的形式发动社会抗争。
新世代在疫情时期克服许多难题,成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但是,新旧不同的组织文化却考验不同世代社会运动者的沟通与耐性。
五、拿来主义vs本土经验
莱佛士花读书会涉及旅/留台马来西亚人,该群体学习不同形式的台湾经验。如今,台湾的民主日趋成熟,改革运动早已走出白色恐怖,呈现百花齐放的模样。马来西亚的民主则刚刚萌芽。
究竟是选择一切照搬的“拿来主义”,还是因地制宜的“本土经验”,又或者问题需要“本土”解方可以“拿来”。上述都是民主转型的核心课题,但改革者鲜少触碰。
结语
总之,民主转型期依旧有许多不同的思潮相互收编、对立与消解。在威权体制尚未退却之际,遏制党国体制复辟,分进合击扩大民主空间,并且摆脱族群与宗教的束缚与蛊惑是改革力量的主要目标。
马来西亚在全球民主逆潮之际,恰好打开民主转型的窄门,却又多灾多难地遇上百年大疫实属不幸。但是,活者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纵使时局有其随机与偶然,人民又难以集体做出选择,也只能秉持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事的原则,即使失败依旧可以重新出发,也是民主转型迈进的一小步。
附录一:政党评分表
说明:按照学理,自由民主政治必然主张政教分离,不应该将“民主人权”与“世俗政治”分开评量。然而马来西亚的特殊情境使然,这两者有紧张关係,因此权宜区分之。再者,这里的“非政府组织”非指特定组织,是指立场最为进步者,旨在与政党做比较。
以下评分方式:认可得+1,不认可得-1,没有表态得0。
民主人权/专制特权(X轴)
世俗政治/神权政治(Y 轴)
附录二:政党的宪政程序立场
说明:凡是议员跳槽、议员倒戈或执政联盟瓦解,导致执政联盟失去议会多数,行政首长应该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选,反对元首自行裁量委任首相或州首长。以下评分方式:同意选举+1,反对选举-1,没有表态得0。
注:伊党在2016年之前属民联。
黄康伟,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硕士,莱佛士花读书会组织者。
按:莱佛士花读书会即将于今年末出版《于是,民主Gostan了……》小志,为同名系列论坛的记录结集,本文为小志导言。莱佛士花读书会是马来西亚旅台生设立的读书会组织,主要以马来西亚为轴线,逐步讨论东南亚问题,并且举办关于东南亚的讨论座谈。
【新书讯息】请点此阅读。
每月12.50令吉
- 无限畅读全站內容
- 参与评论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 与亲友分享《当今大马》付费内容
- 可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