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华教论述总纲领:构建多元与永续发展

这篇文章是在3 年前刊登

【社团观点】

1.撰写背景

当前国际国内整体趋势,至少有四方面出现转变:一、马来西亚正值政治转型,社会普遍朝向多元开放。其次,中国和东亚的全球政经地位日益提升,在地缘政治和社会现代化上不再居于发展边缘,进而提高了儒家文明圈的文化能量,有助于中文地位的厚实扎根。

其三,华教运动也面临社经结构转型的压力。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率下降,不只影响华校学生人数,也冲击华裔长期的政治地位。华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但非华裔学生骤增,加上国际学校林立,华教前景挑战倍增。其四,华人社会的中产阶级涌现,一改过去华教基层的阶级成份,阶级变迁和世代交替还为华社带来观念调整,对华教的情感和期待也有所蜕变,这些社经转型因素实值得华教运动重视和因应。

此份华教论述总纲领,涵盖整个华教运动各个面向,乃根据国内国外的宏观变化,以及华教运动未来路向需要,在兼顾华教的社会运动背景,以及教育专业的业务推进,结合各方意见撰写而成,既为华教未来之发展拟定策略,也为华教永续之长存构建论述。

2.当前华教运动总体趋势

华文教育运动是马来西亚举足轻重的民间力量。在当前的政治社会形势下,华教运动作为民间的一面重要旗帜,面对着内外诸多挑战,需要在宏观上思考和把握三大基本趋势。

一是国家的政治转型方兴未艾,华教机构在社会运动上应有怎样的战略与角色。二是华文教育的跨族群取向与日俱增,华教的传统体制如何应对与定位。三是华教机构内部的组织与文化,如何兴革图强,与新社会新世代有效连结。

简言之,由于上述三重挑战,未来华教运动之发展,实需探寻如何与国家的政治力互动,也要想像怎样强化民间的社会力资源。

2.1 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建设

当前马来西亚正处于民主转型之际,未来十年也将面对打破旧体制、巩固新秩序的复杂过程,故此华教运动也要具备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建设,即强化民主素养、认清民主理路,担负起华教公民的职责,成为既有现代意识,也有进步观念的华教积极公民。

在民主转型路程上,华教运动不应盲目轻信对民主的负评与污蔑,任何对民主的否定和嘲讽,至少对马来西亚国情而言,这些态度都没有正面意义,也肯定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和子孙的前景。

在政治转型乍现之时,华教运动的政治空间、政策倡议和游说介入的机会,只会扩充而不是削弱,关键在于华教领导力量如何运用政治机遇,作出睿智的判断与有效的策略。华教运动走过参政岁月,寻求政治突破,惟华教成员背景广泛政见多元,理应超越政党,抽离党派分歧。

但是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一员,实应保持议政论政之高度,在公共事务和文化平等之议题,串连各族进步力量、领导华社舆论观念、多元跨语积极发声,继续在社会运动领域扮演有意义和受尊重的参与角色。

1980年代董教总因华教长期遭受压迫,为探寻政治突破,组织十五华团、宣导民权理念、号召华团参政、倡议两线政治,为母语教育注入人权论述,华教领导为此招致迫害,在茅草行动中受扣留。图为已故董总前主席林晃昇。

2.2 更具包容性的华文教育

华小是华教运动长期守护的堡垒,扎根华社也取自华社。华小坚持中华文化、弘扬汉字汉语,其初心始终不变,但服务对象则增加了不同族群与文化背景的马来西亚国民。

国内马来社会的温和力量,愿意接受社会多元的事实,甚至视之为马来西亚的特点与骄傲,惟在政治与心理上衍生的不安与焦虑,让他们倾向于掌握国家主导角色,确保“多元不会动摇马来人的地位”。

有鉴于此,在华校特征不得动摇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在论述和行动上,准备面对非华裔生进入华小的时代来临。在不改变华文教育特质之下,如何增加华文教育的包容性和软实力,让华教更具跨族群、跨文明和跨边界的多元魅力,也是未来挑战。

在愈来愈多非华裔生进入华校的情况下,华文教育就不再只是单一族群的课题,而是攸关全民的公共事务。国家与社会必需以国民受教权的大局和高度,採取开放与负责角度,来处理华教相关政策议题,包括师资、建校、拨款等等。政府需要承担更大的义务,而不是忽略或排斥,把发展华校的责任转移给社会来解决。

2.3. 学习型的华教运动

华教运动经历群众动员,也走过悲愤抗争,如今迈向教育改革新路向。华教机构一方面追求教育专业改革,另一方面,其内在的组织精神与价值取向却面临挑战,需要直面原有的组织文化和固定思维,与新时代对话,跟新世代接轨。

华教运动历史悠长,但组织和体系庞大复杂,亦不乏人事和权力困扰,衍生众多组织上与制度上久未梳理的现象。一旦华教出现内卷化,也许就倾向琐细微观事务,善于操作但弱于布局,对组织和格局带来阻力,不利制度成长和人才培养。

华教运动要慎防组织疲弱化、机构官僚化、人事臃肿化,也要重视华人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必须回应华社中产阶级化和世代转型之步伐,以及社会对领导素养和教育专业的期待,从而主动寻求出路,重视组织再造的迫切需要。

2.4 永续成长的接班梯队

华教具备完整的基层网络,且资源丰沛,但必需关注人材与精英培养。随着华教热情退潮,如何召唤基层的年轻学习型领袖,乃组织上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提拔与甄选,也要有梯次的渐进栽培,形塑理念共识。

因此华教运动应该施展魄力,打造学习型的基层群体,重建地方活力,优化群众干部,在各地发掘新生代的先进份子和先锋人物。从基层改造开始,落实华教运动的再造与转型。

3.华教运动永续成长之方向

3.1巩固华教同盟

华教运动乃社会公器与集体事业,随着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提高,董教总以外的华教团体日益蓬勃。华教共同体除了传统成员,近年还包括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全国校长职工会、各大国民型华文中学的组织、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师训学院中文组、各大学中文研究系所和各大学华文学会等,都运用多种途径投入教育改革。

董教总素享华教资深地位,惟当下华教领导权呈现分散和下放趋势,宜秉持华教包容共享之理念,壮大教改联盟,发扬华教共治,巩固同道互信,共建华教共同体,迎向华教新路向。

3.2连结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乃无权弱势者基于信念集结起来,向当权者发出诉求。董教总在体制外维护语言权利,超越政党政治,与朝野维持等距,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应适当地扮演公民社会的积极成员,关注多元议题,争取跨语发声。

当下社会力大解放,新兴议题频频涌现,华教运动宜站稳公民组织立场,伸张多元平等理念,根据议题性质,界定结盟对象,与价值相近者相互连结,在公共利益上共谋合作。华教领导应权衡情势,不亢不卑抗拒胁诱,在华团、跨族群和社会运动三大场域上,有所作为庄敬自强。

3.3发动政策倡议

董教总作为华社最重要的民间团体,除了维护华校的传统职能外,也应该积极提倡政策建议,尤其在语言人权和多元文化的范畴,争取社会支持,推动政府响应。马来西亚乃多语社会,如何扩大各族母语之使用,包括爭取在公共领域使用母语,必影响某种语言的地位和权益,此乃华教运动可以着力之层面。平等地使用母语,涉及公共领域中推动翻译服务,如在公立医院、移民厅、国民登记局等机构,配置母语翻译人员,或引入人工智能翻译,保障相关人士能以自己最流畅的语言沟通。

华教机构还应该鼓励大专院校增设翻译科系,培养各领域翻译人才,并推动官方设置母语教育的咨询架构,让政府和民间建立更制度化、常态性和正常化的咨询模式,改变目前不固定和个人化的互动。

有关方面也需要倡导官方部门正式纪念国际母语日,制定少数族群母语保护法,在华小发展第二语言教学等等。透过积极的政策倡议,研拟多元议题、连结公民社会、游说官方认同,在政策领域内扮演有意义和建设性的立法推动角色。

3.4重视智库建设

随着社会转型和议题多元,导致新兴课题日益增多和复杂,因此现代社会需要强化智库的建设,以应对政策研议和开展论述对话。华教机构长期忽略智库发展,如今面对马来社会新兴力量崛起,若不急起直追,必定在回应上遭遇压力和疲乏。若缺乏本身的知识与论述体系,就有失去话语权的严重后果。

华教运动在华社内部成就卓著,但对外论述有待加强。“得在行上、失在言上”,若无妥善的论述生产,辛苦从行动上得来的加分,将在思想与政策对峙中,被妖魔化地抹煞掉。

如今建设华教智库刻不容缓,初期可採取灵活和虚体方式组建,从事政策性、战略性和思想性的科研工作,与一般学术型、技术型的微观研究区别起来,为社会提供有质量的建言与论述。

3.5理解马来社会心态

华教机构近年强调跨族群交流,但切勿停留在表面层次,未来务必将华教议题置放到马来政治的场域内理解,才能适应政治变迁后的情势。2018年政党轮替后,马来右翼势力有意渲染“善待华教等同侵蚀马来人权益”的观念,营造自身族群不安全感,此举令中庸力量面对极大的压力。

华社从董教总到中文媒体,长期处于防备状态,宜对马来社会心态要有更多实质理解,也要洞悉马来舆论多数集聚到哪一个光谱位置,充分掌握议题脉络,在策略和褒贬上力求精确,遣词用字上具备高度,才能形塑有利的对应策略,避免误判激化矛盾。

3.6 加强社会沟通

华教领导向来动见观瞻,有舆论示范作用,惟议题多元庞杂,既要向内树立华社共识,也得对外回应不同族群。在新兴媒体纷起和政治转型压力下,华教机构还要扩大与网路社群沟通,也得适应与马来社会力量的互动,故此应不时调整社会沟通模式,学习走出传统形态。董教总有需增进社会沟通的多元操作技能,包括优化沟通管道、善用社交媒体、缩短世代鸿沟、强化三语传播、深化论述策略,才能发挥积极的沟通效能。

现代社会沟通,除运用媒体平台,尚得掌握民情重视数据,以专业精准之资讯,引领社会厘清事实。董教总可在特定议题上,委托进行专业民意调查,或长期追踪民意变化,一可探测民情真实取向,二可避免误判任意揣度。经由分析数据研判民意,对内可调整策略得失、对外可澄清社会争议,也可在官僚面前提高自信。另外,董教总作为现代化的运动组织,尚可考虑设置新闻媒体中心,以专业面貌面向社会,提升组织形象。

4.结语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之核心价值,乃以传承中华文化和培育国民素养为职志,以造就爱国爱民的现代公民,以民族教育为本,亦服务全体国民。当前华教运动面对国家政治急遽转型、跨族群学生人数增加,以及华教组织內部转型等多重挑战。

吾人深觉,华教的平等发展必须以政治体制的公平正义为先决条件,只有当我囯主流的思想意识转趋为认同多元开放、尊重中庸理性,只有当各族人民皆有“多元文化是国家资产”的正向共识,才能确保母语教育享有平等合理的正当权利。因此,我们当前的时代任务,乃是“巩固民主体制,增进族群谅解”,在强化民主改革之时,也要促进跨族群的共融与互动,争取所有民主进步的各族力量,共同维护母语教育的永续发展。


按:本文为董总、教总和独大共同发起的“华教新路向”系列所拟定的总纲领。同时将订在2022年3月5日下午3时举行推介暨讲座,题目为“直面时代精神:华教运动的论述与实践”。相关活动资讯,请浏览董总脸书

总纲领全文逾一万八千字,本文是节选,小标题为原文所有,仅更改排序,文内原有一个“我国”词汇,按本刊用语惯例改为“马来西亚”,其余没有更动。原文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一、撰写背景;二、母语教育的论述基础;三、当前华教运动总体趋势;四、华教运动永续成长之方向;五、教育专业与学校发展;六、教改未来深化改革方向;七、结语。

节选时,主要删去第二、五、六节之内容。上述推介活动后,董总会将纲领上载到网站供下载。

本文内容是社团组织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