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外食文化与吉隆坡地方认同

这篇文章是在2 年前刊登

【记忆碎片】

大约是在2000年前后,我被媒体召唤起对吉隆坡的地方认同。当时网媒尚未普及,阅读的主要是报纸,其中起到很大影响的是作家林金城在《星洲日报》的“知食分子”专栏。在那之前,我并没有品尝过多少茨厂街一带的熟食,像金莲记福建面、冠记云吞面等招牌,都是在阅读其文后才反过来一一去寻味。

可以这么说,媒体的文化建构让读者如我学习怎么去成为更道地的吉隆坡人、怎么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怎么向外来的朋友叙述这个地方。在那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获益良多,从食物介入文史,用这个模式建立起对吉隆坡老街区的感情。

是到了后来,在我为家中长辈做口述历史时,更认真地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才恍然发现原来当初的认同有许多是错认。那些过去我误以为是“共同记忆”的记忆,其实是别人的记忆,我只不过是借了别人的现成记忆,当成自己的。

正在验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