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大选与经济:兜售愿景多于实际政策

这篇文章是在2 年前刊登

说明:正值第15届全国大选,本刊敬邀评论界先进与有志之士为本刊撰写“大选评论”,望能厘清形势,注入公共政策讨论,激荡思考。盼读者垂注。

【大选评论】

随着政局三分天下即国阵、国盟和希盟,选后任何一方都可能都需要和对方谈判组阁。谈判组阁顾虑的不仅仅是内阁职位和官职的分配,也包括阵营的意识形态、议题立场。

此时,阵营的竞选宣言展现其显著意义。从各阵营的竞选宣言里,窥探各阵营对议题的立场和手段(政策处理),这也是选后各阵营组阁谈判的关键。

回顾从2007年几场关键街头示威到历史上第一次的改朝换代、希盟的分裂和丢失政权、疫情的特殊性(国家机器扮演重要角色)的这15年里,选民对于政治不再是简单的敌我分明(国阵或者在野党)、激情的喊口号、集会、街头政治演讲等等,理性因素在选举政治里逐步提高如更重视候选人的素质、阵营的政策以窥探如赢得选举是否拥有具备的执政、问政、服务选区的能力。

经济表现:重大合法性来源

依据默迪卡民调中心的民调,无论在选前选后经济议题始终是人民最关心的议题。不仅仅是经济议题与人民有直接的关系,国家经济表现也肯定是政府的正当性来源之一,人民能不能享受经济成果也是政局稳定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探讨经济政策离不开与其他经济政策一起研读,先从一个时代的10年的共享繁荣2030、为其5年的第12大马计划和其中期检讨至每年的财政预算案。 即便拥有新措施和调整,其方向不会与10年的大方向产生大分歧(divergence)。

本次选后需重新提成财案,组阁到第一届国会的开始也是2023年新政府也可能开始实施第12大马计划的中期检讨和筹划下个五年的第13大马计划。

因此,各阵营在本届的竞选宣言关于经济政策的部分,并不会对10年的大方向(共享繁荣2030)产生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更多的是不同阵营对不同议题政策处理的相异。

选举政治里的经济政策离不开国家经济如何成长、避免被边缘化、对于环境和社会的永恒和持续性、人民直接感受的相关政策。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阵营对经济某层面的处理手法、可行性、其政策限制和隐忧。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1. 经济成长(发展与科技)

2. 经济成果的享受(区域平衡、减少贫富悬殊、加强社会安全网)

3. 历史命题(扶弱政策)

4. 人民生活费相关(粮食、房屋、交通、医疗体系、网络)

5. 永恒和持续性(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第一部分:经济成长(发展与科技)

政府的正当性来自经济成长,持续性的经济有助于把蛋糕做大(而蛋糕是否能让更多人享用则在第二个部分讨论)。经济成长的专注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即提升重点产业价值和扶持中小微型企业。

国盟在其竞选宣言中展现其经济政策方向,强调提升产业链、加速电子化趋势和发展中小微型企业。

国阵则已区域经济融合突出其经济政策,通过自由贸易政策和区域经济协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希盟的竞选宣言则较碎片化,针对产业和中小微企业提出各种政策。

正在验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