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麻风文化遗产:跨国视角、历史与疾病再认识(上)

这篇文章是在2 年前刊登

【当今特约】

从2006年至今,双溪毛糯麻风病院保存运动已经走过了十六载,目前正处于申请世遗的阶段。一般而言,马来西亚的文化遗产保存运动大致是社会与政治的缩影,除了马六甲与槟城,大部分为族群化的文化遗产,沿袭族群身份和认同而形塑,不然就是以富商权贵为主的文化遗产。但双溪毛糯院却是跟特定疾病、承受污名的边缘群体和医药历史相关,是人类历史非常复杂且黑暗的一页,相当特殊。

东亚的麻风文化遗产运动

虽然双溪毛糯院文化遗产保存运动为在地的自发运动,有自己的演化轨迹,但也跟日本、台湾和韩国的麻风病文化遗产运动有着一些相似特点及关联。

就历史顺序而言,日本的麻风文化遗产运动是区域内的先驱。2001年,日本麻风康复者起诉日本政府的诉讼案获判胜诉,隔离政策被判违宪,日本政府和国会也相继向麻风康复者公开道歉。

日本法院的指标判决,对麻风病文化遗产起了很重要的区域作用。一方面它鼓舞了前日本殖民地台湾和韩国的麻风康复者向日本政府提出诉讼和要求国家赔偿,另一方面它对麻风病及其历史和遗产提出新的认识,重新定义该疾病和隔离的意义 (注一)。

几乎同步,韩国的小鹿岛和台湾的乐生院,也出现了麻风文化遗产运动,尽管运动的脉络各有差异,其发展跟东亚社会的民主化不无关系,知识生产和文化运动的视角也相对多元,对患者权益、疾病去污名、公共卫生建制和国家权力有诸多深刻的反思,而不是单一地从医学权威和当权者的视角俯视麻风病的历史和遗产。

韩国的小鹿岛病院。建于1916年日本实行殖民统治时期,麻疯病患者被强制隔离在院内,并强制绝育和强制堕胎。(照片取自colonialkorea网站

双溪毛糯麻风文化遗产运动的起源

相比于东亚三国,马来西亚的双溪毛糯麻风文化遗产运动的起步可以说是晚了几年,主要缘起于几起事件。

其一,麻风康复者后代黄秋燕与友人彭秋霞在2006年7月联合出版《希望之谷:双溪毛糯国家麻风病控制中心》,记载双溪毛糯院民的生活点滴和情感记忆。

由于疾病污名仍未解除,当年出版该书的时候,黄氏并未向读者或大众透露“后代”的身份。多年后,黄氏接受采访时,才透露自己的后代身份。黄氏自小在双溪毛糯院长大,父母都是麻风康复者,对这个地方有着住民的记忆和情感。该著作是继患者Joshua Raghavar的《马来西亚的麻风病:过去、当下与未来》(Leprosy in Malaysia :past,Present Future)(1983年出版)后,第二本由住民书写的历史和记忆。

其二,同年年底,有麻风患者家属向媒体从业员投诉双溪毛糯院内麻风患者的墓园遭园艺商严重破坏,NTV7华语新闻专题的报导引起部分人士的关注。

由于历史的偶然,英殖民马来亚的麻风患者刚好大部分为华裔,这些墓园也可以说是华人义山的延申,因此引起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陈氏也是国内有名的义山遗产运动人士)及一批关注文化遗产的人士投入其中,前往双溪毛糯院做田调,记录墓园与墓碑的历史资料(见隆雪华堂堂讯《民心》,2007年2月号)。

其三,留学日本的建筑学者林永隆,其博士论文刚好以双溪毛糯院的人造环境和建筑史为题。2007年,林氏在《当今大马》撰文 (Preserve the Sungai Buloh leprosy settlement ),为保存双溪毛糯院文化遗产提供论述。林氏认为,不论是从建筑、人造环境或麻风病临床医学研究来看,双溪毛糯院都符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2005国家遗产法令(National Heritage Act)的文化遗产标准,主张国家应该保存。

其四,当时国家遗产法令刚通过没多久,显示文化遗产议题已经受到特定阶层的关注。加上土地发展的压力和都市更新的趋势,隆雪附近许多旧社区和旧建筑面临拆除,引发文化知识界的关注,其中包括富商蔡正木的故居(Bok House),该建筑位于安邦双峰塔附近,在2006年底被拆除,引起社会批评。

——待续——

注释:

注一:参见Celeste L. Arrington, “Legacy, Legal Mobilizat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Law and Society Review 49, no.3 (2014): 563-593; Hajime Sato, “Abolition of Leprosy Isolation Policy in Japan: Policy Termination through Leadership,” Policy Studies Journal 30, no.1(2002): 29-46; Seong-Gon Jang, Hyun Kyung Lee and Dong-Jin Kang, “Sustainable Conservation of a Difficult Heritage in South Korea: Mapping the Conservation Resources of Sorok-do Island, Hansen’s Disease Site,” Sustainability 12, no.17 (2020), 1-24。

本文为“从殖民遗产到国家遗产:台湾、韩国与马来西亚麻风病院文化遗产运动的跨国比较研究”的田野反思,该研究获得台湾蒋经国基金赞助研究经费,有台湾、韩国与马来西亚学者共同参与。


傅向红,社会科学院讲师,专注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思考身体、疾病、公共卫生等议题。联络方式:porheonghong at usm.my ,个人学术专页见于 Heong Hong Por (0000-0001-8362-0202) (orcid.org) 。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链接下文:麻风文化遗产:跨国视角、历史与疾病再认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