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流量与内容之间——我们如何看见读者?
【彼岸步履】
前阵子,本地最大中文报集团多名资深媒体人隔空辩论,究竟应是以“流量为王”还是“内容为王”:先是《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公开批判网路组同仁盲目追逐流量;随后世华媒体马来西亚营运长陈莉珍撰文大谈“新闻趋避”(news avoidance)的困境,并喊出“受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似是为网红家变报道背书;最终世华集团主席张聪开腔,主张 “用优质内容,对抗浮夸报导”,以保住新闻媒体公信力。
事实上,所谓 “新闻趋避”,跟“新闻泛滥”(news abundance)紧密而直接相关。换句话说,网红家变的连篇追踪报导,可能正好加剧了受众的资讯疲劳,进而趋避新闻,未必能留住受众。
要如何留住受众?或许,我们可以从news relevance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新闻媒体的困境。我认为,这能够更精准地探讨新闻产制与读者之间的问题。
Relevance或relevant,这个英文词汇似乎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中文翻译。有的人将之简单理解为“重要性”。然而,它实际上还带有“关系”(relation)或 “连接”(connection)的意涵。当我们质疑一则新闻是否relevant时,所探究的不只是它是否重要,还包括了它是否切身,即它是否与我相关,以及它如何与我相关。
或许我们需要至少追问以下问题:这些新闻对读者来说重要吗?所谓“读者”是谁?我们想象中的读者,与现实中的读者有差别吗?新闻与读者有何关联,以致新闻媒体认为相关资讯对读者来说是重要的?
商业模式与读者想象
新闻媒体的商业运作模式与一般商品不同,简单概括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
正在验证用户
每月12.50令吉
- 无限畅读全站內容
- 参与评论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 与亲友分享《当今大马》付费内容
- 可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