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公交政策:成败就在细节

这篇文章是在1 年前刊登

【当今特约】

生活成本高企,交通成本无疑是其中重要因素。

各地区公交链接程度、班次频密度各异,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完全仰赖成本较为低廉的公交代步;然而,如若购买私家车,除了沉重的车贷外,民众还得频繁地支付汽油费、过路费等等。

为缓解民众的生活成本压力,联邦政府此前的做法,即是编列大量预算,补贴民众的燃油、过路费开销。

然而,由于行政开销受限于营收有限、无法举债、须腾出空间予发展开销、公务员体系臃肿等因素,联邦政府恐怕是难以进一步扩大上述津贴,反之会削减相关开销。

在刚提呈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联邦政府就缩小了柴油津贴的补贴范围,仅限于物流业等特定领域使用者;而首相安华也在早前表明,将会尽快推行目标式汽油津贴机制,使相关津贴只限于贫困群体。

针对贫困群体发放津贴的做法,符合社会正义原则,应当获得支持。不过,政府的这些措施,在在表明燃油津贴只会进一步削减,而不会增加。

过路费津贴方面,联邦政府于2022年重组四条大道的特许经营权,尽管能够避免相关大道的过路费进一步调涨,却也同时粉碎了驾驶人士废除大道收费的幻想。鉴于这项重组方式已获得认可,相信这会是延长特许经营权以外,政府处理大道过路费课题的另一种方式。

改善公交体验

因此,若要打破如此僵局,降低民众交通成本,改善公交搭乘体验势在必行。政府必须将公交出行,改造成某种优质、体面的生活方式,让公交成为可靠的出行选择,让私家车不再是一种刚需。

正在验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