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与新世代一同创造社区记忆

这篇文章是在7 个月前刊登

【记忆碎片】

在加拉巴沙威新村经营社区空间,我们经常与不同世代的社区成员接触交流,其中就有社区内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年龄介于七岁至十五岁之间,居住在新村或新村周边的花园住宅区,就读于华小、国中、私立学校或独中。

社区内的多数家长会让孩子报读新村里的四维华小;也有少数家长认为四维华小师生比例相对高,或家长本身对特定华小有个人感情、母校情结,而选择把孩子送到周边新村更小型的小学,如亚逸文满的万邦华小、士年纳的士年纳华小和新港的新港华小;极少数追求不同类型的教育,且经济条件许可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古来地区的私立学校。

小学生毕业后,社区内的青少年多数到沙威国中继续升学;也有的学生选择进入独中,首选通常是距离沙威最近的宽柔中学古来分校;也有的青少年选择笨珍培群独中、居銮中华中学或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就读于笨珍培群独中的学生可乘搭校车每天往返沙威与笨珍,而就读于銮中和峇株华中的学生则需要寄宿当地。

据我们观察,沙威的儿童和青少年课余活动,与新山城市地区的同年龄层没有显著差异。许多小学生在课余有补习班、功课班(类似补习班,以辅助学生完成学校课业为主要功能),通常是每个星期进行五天;而在周休二日,他们则可能会被安排上才艺班,如画画、舞蹈、各类乐器、游泳、跆拳道等等。有的小学生既没有补习班、功课班,也没有才艺班,但不全然是因为家长有意识地抵抗社会主流的教育思维,而可能是因为经济上没有能力应付。

中学生方面,不管是就读于国中或独中,多数学生同样是把大量时间投入在校内学习和校外补习。尤其是独中生,住家距离学校远,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时间和精神不少,剩余的时间非常有限且零碎,不利于他们参与社区生活,感受乡土。

社区内还有一些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就辍学:有的在辍学后一段时间在社区内游荡,然后投入工作;有的则是在辍学后便马上工作。辍学的确切人数究竟有多少,相信政府、学校方面都没有认真去追踪。

如同其他地区,在上学、补习班、功课班、才艺班以外的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大多喜欢使用手机玩游戏、听歌、看视频、刷社交媒体——担心孩子手机成瘾是许多家长的共同焦虑,虽然家长们本身使用手机的时间可能也不比孩子少。

有些儿童和青少年有运动的习惯,在沙威社区,最常见的运动是打篮球、打羽毛球和骑脚踏车;有些儿童和青少年也会定期参与宗教场所如佛学会或基督教会的活动。这些运动社群、宗教社群、才艺班补习班功课班等社群,都或多或少发挥着社会安全网的功能,里头的成员(比如教练、球友、教友、老师、同学、长辈等)可能会在儿童或青少年面对问题时,及时察觉,及时介入,与家长或校方配合,协助当事人处理问题。

对社区缺乏认识

过去几年,在沙威经营社区空间,我们常常想:在现有的条件和约束下,我们还能为这个年龄层的社区成员做些什么?

正在验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