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卫生部还撑得下去吗?

这篇文章是在1 年前刊登

踏入2023年的二月,政府医院有关事件频繁上报,引得卫生局局长,院长甚至卫生部长亲自发公文澄清事件来龙去脉,以及平息大众和网民的愤怒。

这些事件包括:沙登医院心脏科部的一名病患疑似等候11小时,但仍未被看诊而发怒;网友吐槽布城医院急症室的服务差,等待时间冗长,轮椅不足等等;2月13日,网友投诉霹雳金宝医院值班医护人员因为一名女生穿着 “不得体” ,而刁难该名女生;2月15日,士拉央中央医院紧急部门,一名疑似精神病患因长时间等候而失去理智,到医护人员茶水间拿着刀子,捅了一名等候入院的病患,导致该名病患被迫进行紧急手术保命。

此外,两天后,合约医生组织不满卫生部长上任76天仍未和该组织会面,商讨关于合约医生所面临的窘境,而酝酿着另一场罢工游行,卫生部长扎里哈和卫生总监也在社交媒体回应有关事件,卫生部长决定在2月22日下午4点至6点与该组织会面。

不难发现,每个事件背后,主要因素往往都是医护人员不足。卫生部长甚至澄清医护人员已经超时工作,有者甚至每日轮班超过14小时,以尽最大努力给予公众最佳服务,可仍未能解决目前的问题。

对此,扎里哈较早前甚至建议诊所加班,甚至24小时运作,岂料隔日遭大马家庭医生协会和大马医药理事会的反对。

诊所业务繁多人手不足

理论上,医院有难,政府诊所(Klinik Kesihatan)里的医护人员理应协助减轻医院的工作,可是为什么会遭到反对呢?该组织给的原因包括:诊所人手不足,加班费问题以及福利。这不禁让人对诊所产生负面印象,认为医护人员见死不救,为钱斤斤计较,宁愿享乐也不帮同僚等等。

然而,我们或许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对诊所的刻板印象。的确,政府诊所在当时所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孩童疫苗,孕妇体检,伤风感冒门诊——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医院。可是现在的政府诊所已经发展到提供各类型的服务,包括传染病预防与治疗、癌症预防与早期发现、校园健康等等。

当然,卫生部还希望政府诊所扩大服务,内容包括临终关怀、肝炎治疗、戒烟服务、解酒和解毒服务、精神病患服务等等。政府诊所增加服务项目,对社区居民是好的,可这也就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而且这6至7年间合约医生制引发的离职潮,政府诊所的人手不增反减,要维持现有的服务已经不易,何谈增加其他服务。

政府诊所所面对的问题,并不会因没有被各大媒体放大而不存在。在此,我想就政府诊所医生面临的困境提出我的见解:

合约医生同工异酬

在多数的政府诊所,一般正式医生和合约医生的比率可谓是1比1,但是同工异酬。正式医生享有加薪、特别福利、升职及深造的机会,而合约医生则没有。合约医生甚至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事业前景的不明朗,以及职场霸凌。这也导致合约医生离职的事件持续发酵,也间接导致政府诊所的服务难以维系。

也许有人会以为:缺一个医生,就找一个代替,如此简单。其实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生需要有至少1年以上的诊所临床经验和磨练才可以独当一面,一旦他们离职了,服务也会中断或者品质下降。 

医药助理无权看诊

早期,多数的政府诊所只有医药助理(penolong pegawai perubatan)和护士。大概到了2011至2015年左右,由于大量的实习医生完成受训而成为合格医生,大量的医生被派到政府诊所服务。这也造成多数政府诊所的医生多于医药助理 。当时,甚至有病人投诉、拒绝医药助理给以门诊与治疗,理由是医药助理的诊断不如医生,有的甚至将医药助理形容得一无是处。

卫生部基于以上几点发出指令,医药助理从此不得为病人看诊,只可以在诊所的治疗室协助和执行医生的指示,包括洗伤口、做心电图,以及进行管理工作。

这样的决定导致诸如雪隆的大城市,政府诊所的医生泛滥。可是在砂劳越、沙巴的内陆地区医生不足的地方,有的医药助理仍然需要看诊病人,而在有医生的诊所,则会出现医药助理拒绝协助看诊的状况,而全部工作都落在医生身上。 

这几年,由于合约医生不续约的事件持续发酵,部分政府诊所的医生忙得喘不过气。讽刺的是,他们的医药助理却不可以看病,甚至可以迟到早退,且不需要面临被公众投诉的风险——犯了错误,有医生可以背黑锅。这给公众一个印象:忙的往往就是那几个医生,其他人不知道在哪里!

加班费减少且不准时支薪

一般的政府诊所服务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5点。这些诊所可以准时下班,5点后的病患可到临近的医院接受治疗。

可是在我服务的县里,可以准时下班的只有一两间政府诊所,其余的诊所医护人员需要加班。为什么需要加班? 这是因为该地区的居民需要驾驶至少2小时,甚至10小时才能到达最邻近的医院。所以政府诊所的医护人员需要待命,以在送院前施与紧急治疗,降低死亡率。

这些医护人员都需“待命”(oncall)。早期,他们可以获得一天220令吉的酬劳, 可是部分县卫生局以需要减少开销为理由,而大砍他们的加班费到每晚130至140令吉,即平均每小时不到10令吉的薪酬。这也造成医护人员的不满。 

另外,他们的加班费并不是准时汇入户口的,尤其是年尾11月至12月,他们的加班费可以拖延到6个月以后,有不幸者甚至会被拖延至忘记缴付,有的还会遇到卫生局里的行政助手(pembantu tadbir)百般刁难,例如文件错误、文件不清楚、文件遗漏等等。 

想想看,整夜加班等待,酬劳却如此难到手,如何不引起医护人员不满,如何不造成低兴致的工作环境?如何不引发离职潮? 

人手的分配失衡

当有新的医护人员加入,他们都会先去州卫生局报到, 然后由州卫生局分配人手。往往的结果,就是靠近卫生局的政府诊所获得较多的医护人员,剩余的才会派到县卫生局。在这里,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这导致内陆地区的政府诊所往往人手不足,而且还需面临长时间高压力的工作环境。 

此外,卫生局拥有决定医护人员去向的最终权力。卫生局往往会把较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安排在卫生局工作,而不需要给予它们所管辖的政府诊所合理交代。这造成政府诊所面临人手不足,同时需要长期训练新医生,却没有长期规划。同时间,卫生局里的职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工作却永远没有完成。

公众也许看到和感觉到政府诊所的医护人员偷懒、划手机,或者因人手不足而造成病患爆满,可是往往没有看到臃肿卫生局里的医护人员。他们宁可在局里呆着闲聊,过着以开会为主、每日3、4餐的日子,也不愿意派遣局里职员亲临前线,减轻医院和诊所的负担。 

在医疗系统里, 政府诊所就是那个最底层的基石支撑着医院,而卫生局和卫生部则是由大型医院所支撑。如今,政府诊所日子不好过了,医院情况一团糟,公众已经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到卫生部。如今,医护人员酝酿着罢工,远在布城的卫生部长、副部长、总监、各州各县各市的卫生局局长, 他们在办公室安逸的日子还会久吗?


乡野村医,是一名见习医生,曾经服务于各州大小城市,各地诊所。由于职责所在,经常漂流,也因此看见大马各地参差不齐的医疗水平和设备。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