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个人、家族的百年叙述:《沈慕羽日记研究》的意义

这篇文章是在1 年前刊登

《沈慕羽日记研究》系列,目前已经出版了2本 ——《生活篇:生命的咏叹》和《家族篇:志明堂荟萃》。

詹航伦教授评论《生活篇:生命的咏叹》时说,此书乃“文史结合的大作”、“同时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此评语也适用于第二部《家族篇:志明堂荟萃》。

根据笔者观察,这两部著作还具有社会学价值。

一般的著作,是透过作者的视角来阐述人事物,而何启良博士的沈慕羽日记研究,由于题材的属性,使得全套《沈慕羽日记研究》,既有沈老的视角,也有他本身的犀利剖析与解读。这种“双重视角”的叙述方式,是笔者觉得阅读《沈慕羽日记研究》最有趣味的部分 - 既有沈老的第一手观察与记录,也有何启良的分析; 既有当事人的主观看法,也有后世学者的客观分析。

沈慕羽连续撰写了52年的日记,字数超过数百万,阅读与研究沈慕羽日记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既然是日记,记载的当然就是沈慕羽自己主观的看法与感想,不代表就是事实的全部。其对于各种人﹑事﹑物的点评,需要从各种文献资料来考证与检验,才能验证其看法的准确性。从这点来说,研究﹑分析﹑点评沈慕羽日记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心力,也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含量,以及对于近代马来西亚社会与政治的高度认识,否则无法从既庞杂又细微的日记中发掘重要资讯。

日记的庞杂,除了指字数多之外,日记内容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社会以及家族众多成员间的故事;日记的细微,则是因为日记也记载了沈慕羽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包含出席各种大小会议﹑婚丧喜庆,甚至连生活开销﹑物品价格等也有所记载。何启良毅然挑下了这份重任,耗费了约10年的时间进行研究与撰写,终于可看到成果。如果说日记是一种“当下的记载”,具有一种临场感;那么对于日记的研究,则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分析,具有“事过境迁后”的疏离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相互对照,增加了阅读上的乐趣。

两本沈慕预日记研究著作,采用同样的排版与美编风格,除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和旧照片,也来回于沈老的日记文本与作者的解读分析文章。两种文体并列呈现,最后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著作,可说是结合了沈慕羽与何启良的双重视角。

何启良从沈老的日记中,发掘的不只是沈老的生活点滴,也侧面记录下了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发展史。由于职业﹑身份和地位的关系,作为华教工作者,沈慕羽在他所属的年代,接触了各种政治与社团活动,与华社和华教领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参与马来西亚华社事物之深之广,远远超越了一般人。所以沈慕羽日记,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生活史,也从侧面反映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那半个世纪中的发展历程。

《沈慕羽日记研究·生活篇:生命的咏叹》,让我们从沈老的日记,看到沈老对于发生在他生活周遭的观察。也因为沈老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特殊性,持续52年不断的日记写作,记录下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他的生活史与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史有相当大程度的交错重叠,是研究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重要参考资料。

《沈慕羽日记·家族篇:志明堂荟萃》是一本“既小且大”的书。表面上看,那只是记录了沈氏家族成员几代人的族谱记录,似乎与沈氏家族以外的人没有太大关系。但何启良经过资料搜集﹑考证﹑研究﹑分析,将沈氏家族的繁衍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从第十五代祖先沈海筹在泉州的事迹写起,再到第十七世祖沈鸿柏下南洋开始娓娓道来,历经五代人的奋斗,地理上从泉州到马六甲,时间上横跨了约200年。看沈氏家族在在历史的洪流里奋斗拼搏﹑薪火相传到开枝散叶,最后走向世界。

我们从沈氏家族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一个典型的马来西亚华人大家族的发展史。从沈慕羽日记里面对于家族成员的大量记载,再透过何启良的研究与书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栩栩如生的沈氏家族成员,其实就反映了整个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群像。《沈慕羽日记家族篇 - 志明堂荟萃》不仅仅只是“一家”﹑“一族”之历史,它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价值,也是马来西亚华人史研究领域里面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郑国豪,影像工作者,毕业于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记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发表过几部纪录短片,现任职于大专学府校园电视台。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