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翻车,网民脸不痛吗?

这篇文章是在16 天前刊登

我并不是要批评网红超强的出轨行为,也不是要谈论他的私人道德或感情问题——我要谈的是网民的翻车。

此前大家都在批评网红Soya,说她分手两个月就结交新欢,质疑她早有别个对象; 如今却是转过头来骂她前男友超强出轨。

网民不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很翻车吗?

批完女方,才发现是男方出轨

我们先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才有办法感受到网民翻车的速度究竟是有多可笑。

两个月前,Soya和超强宣布分手,震惊追踪他们许久的粉丝,毕竟他们的爱情长跑已为时四年。由于双方是和平且体面地宣布分手,大多网民都是祝福他们的。

随后在5月底,另一名网红湛导在他的面子书发了一则炫女友的帖文——这位女友正是Soya。

宣布分手不到两个月就结交新欢,这个发现立即引发网民热议,许多人开始怀疑Soya“无缝接轨”,暗示Soya此前劈腿,进而对她展开猛烈抨击。

网民开始在网上肉搜Soya,希望找出更多证据证实自己的怀疑,而戏剧性的是,肉搜结果发现,在这段关系中出轨约炮的,居然是超强!

事情还没完。Soya随后出面澄清,自己也是在这波网民肉搜中,才得知超强在关系期间除了出轨外,还有约炮等不忠行为。她表示,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打击,却庆幸是在自己较为康复后,才得知这些真相。

许多网民也强烈不满超强和新欢石静的道歉,认为超强的道歉根本没有诚意。

就像开头所说的,我没有要评论超强的道歉是否有诚意,或者出轨的对错。我想探讨的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网民是否过度关注艺人私生活与感情,才会出现这种站队抨击,进而不断翻车?

过度关注八卦,是误解的起因

是,我知道,骂Soya和骂超强的,可能是不同的两批人。

不过,我针对的是舆论,因此当我们将所有网民是为一个整体,借由舆论对特定个体展开批评时,就可见这个整体打从一开始就错怪了人,在察觉实际情况后又反咬此前认为是受害者的一方。

如何避免翻车?

在我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过度关注他们的私人生活,而是作品。当然,诸如吸食大麻、换脸性骚扰等违法行为,确实对社会有负面影响,应该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制裁。然而,感情问题是另一回事,与我们这些外界无关,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处理。

我不认识超强,也不是在为他辩护。 我只是觉得,这社会风气应该有所改变。 许多人拿Taylor Swift一直换男友来开玩笑,也是同样的行为——过度关注网红、艺人的感情生活、私德。

与其说我是为超强说话,我其实更多是为之前被误会的Soya感到惋惜。如果我们没那么关注网红、艺人的八卦,Soya是不是就不会被误会了呢?

网红、艺人本质就是出卖生活?

反骨的我,又想反驳自己。

我们得承认,所谓的明星、艺人、网红,他们的职业特性就是把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正是因为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才获得了这么多的关注和红利。既然享受了这些好处,他们也就必须承担被公众批评和审视的风险。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那些向往成为网红的人,往往只看到这份工作的光鲜亮丽一面,却忽略了背后的压力和挑战。比如,网红在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时,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引来无数的评论和批评,甚至是网暴。

在这里想提醒那些想当网红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当你决定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公众面前时,你也会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评价。这是一份高压高风险而回报未知的行业,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

所以我们也常看到,很多艺人和网红在面对公众压力后,开始减少在大众面前曝光,选择用作品来说话,就像蜘蛛人Tom Holland就曾因为心理健康而暂时退网。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种案例当作警示?

爱看八卦又爱骂媒体

这个事件还有一些值得观察的现象,即是各大网络媒体,如《中国报》、《Xuan》,以及其它我记不住名字的内容农场,都密集地报道了这件事。

有些网民又生气气了,开始指责媒体,“为什么你们要报道这些不重要的新闻?” 

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讽刺的,因为这类新闻的确比较有流量——网民的嗜血本性喜欢八卦,媒体追逐则追求流量。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大众对八卦新闻和丑闻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一些严肃新闻的关注。

更有趣的是,那些反感八卦新闻的人,往往都会在这些新闻下方留言骂媒体,以为自己的不满能够阻止媒体追逐八卦。但实际上,他们的留言反而是在帮助媒体提升流量。每一个点击、每一条留言、每一个谩骂,都是对这些报道的关注和支持,反而助长了这类新闻的热度。

所以比起谴责媒体追逐流量,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阅听人本身的责任? 我们是否也在无意中成为这些报道的推手?

我个人不反对报道娱乐新闻,但我会稍微在乎报道的角度、媒体怎么呈现内容。

另外,这也反映了当前媒体生态的问题——为了生存,许多媒体不得不追求流量,去迎合大众的喜好。

这种做法其实是杀鸡取卵,短期内虽然可以靠流量获利,却会逐渐降低媒体的公信力。《中国报》跟BBK等网红的比较就是有趣的现象。我相信在许多网民心中,一些网红的公信力已经比传统媒体《中国报》还来得高了。

我不是叶诗妮,我对媒体没那么凶,没什么兴趣骂媒体。但我们作为消费者,是否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 不骂那些媒体乱象,主动支持那些报道真正有价值内容的媒体。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李建鸿,来自名为瓜拉美金的小新村,数位行销业者。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