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看见移工的身影
【今选图】
本地劳工在欢庆五一劳动节之际,从事底层工作的移工权益也应该受到重视。
移工向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从事许多低薪、危险且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使社会和经济得以持续运转。
截至去年6月,移民局的数据显示,证件移工共有178万1598人,涵盖全国11个领域。
大部分移工来自印尼、孟加拉、尼泊尔和缅甸,主要参与建筑业、种植业和餐饮服务业。
他们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而被迫远赴他乡,忍受恶劣的劳动环境,还冒着遭遇剥削和虐待的风险。
马来西亚不断开发,致力发展成为先进国时,高楼大厦的基础建设和日常生活的底层工作大多由他们支撑住。
今年是孟加拉籍巴仑(Bahrun)来马的第6个年头。26岁的他从事建筑业多年,夜里灯火通明,他和伙伴们继续在吉隆坡闹区的工地工作。
雪兰莪丹绒加弄(Tanjong Karang)的种植业主要仰赖移工支撑。烈日高空下,来自孟加拉的他们忍受着炎热的天气,在农地里除草、播种、松土。
28岁的莫森莫哈末(Mosen Muhammad)原本从事农耕业,后来迁至吉隆坡,想要寻找工资较好的工作。
如今,来自孟加拉的他跟伙伴们在吉隆坡地标苏丹阿都沙末建筑前的独立广场剪修草坪。
马尔海妮(Marhaini Ginting)37岁,来自印尼,每天穿梭在吉隆坡一家嘛嘛餐馆的客流中,帮忙点单送餐。
现年26岁的苏克兰(Shukran)来自印尼,一周六天在丹绒加弄的油棕园割收果实。
雪兰莪士拉央(Selayang)的批发市场,五颜六色的篮子叠得高高的,瘦小的罗兴亚男孩在摊位和卸货处间搬送各种食材。
吉隆坡旧巴生路上,48岁的纳雁(Nayan)在一家洗衣店工作,每天晒洗大量衣物被单,然后定期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去给印度的家人。
凌晨时分,50余岁的缇凡(Thevan)在城市街道的某个角落,将一叠叠的报纸搬上摩哆,准备在吉隆坡一带派送报纸。
尽管已达退休年龄,63岁的阿里莫森还在吉隆坡泗岩沫(Segambut)的店里,埋头修理各式各样的电视机。
摄影为阿兹聂(Azneal Ishak)。
每月12.50令吉
- 无限畅读全站內容
- 参与评论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 与亲友分享《当今大马》付费内容
- 可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