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缺陷聘用制阻碍职涯发展,医疗专才海外拼前程

这篇文章是在3 年前刊登

大马医疗人才辈出,但无奈聘用制度存有缺陷,难以保障前线人员的生涯规划导致人才外流,许多漂泊在外的医疗专才坦言,他们不是不爱马来西亚,而是现实体制迫使他们作出离乡背井的艰难决定。

尽管如此,他们仍期盼总有一天可以带着理想和抱负回国贡献,配合大马独立64周年,马新社电视台专访了3名在台湾服务的大马医疗专才,且让我们听听游子们身在异国打拼事业的心路历程。

3名医疗专才异口同声指出,许多大马专才选择留在国外发展,除了工作环境与待遇,最主要的原因是职涯发展有保障,以及拥有平等的晋升机会,反观大马的医疗体制却存在诸多掣肘。

卫生部统计显示,大马的医病比例是1名医生对454名患者,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但实际上,医疗资源分布差距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薪资待遇远不如预期

来自柔佛麻坡的王志宏,如今在台湾新光医院担任不分科住院医生。他说,在台湾辅仁大学医学院完成6年的课程和两年的医学训练后,他原想回国就业发展,但台湾与大马的医疗体制分属英美两种体制,在美制国家完成医学专业的学生,未必受到大马承认,若想要回国发展,就得重新接受考核。

他指出,《1971年医药法令》第12(1) (aa) 条文阐明,未列入大马承认医学院名单的毕业生,想要在大马执业行医,就必须获得大马医学委员会的批准,透过考试获取执业资格,但回国执业资格考试费用高达7000令吉且及格率偏低,就业环境待遇也不如预期。

“就算顺利通过考核,医院也未必有空缺,能够接纳医学生进行两年的义务服务。

“我那时候也有考量过,因为在马来西亚的薪水是我在台湾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而且在马来西亚政府医院工作不会比在台湾轻松。”

考执照手续繁琐困难

苗栗大千医院胸腔外科医生杨络胜解释,医院受训空缺不足的原因,在于每一年所培训出的医学生人数与临床需求的分配无法对应,他有一名同学回到大马,苦等一年多才获得医院训练的名额。

此外,杨络胜分享了其同乡同事回国报考并成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最终却选择回去台湾工作的案例,说明不止繁文缛节阻碍了医学毕业生回国就业,就连工作环境和待遇也让人却步。

“像我一名同事也有回去考过马来西亚的执照,他也觉得手续非常的繁琐,非常困难。而且他后续得到的职位也不理想,所以他虽然考到了,可是他最后还是选择回来台湾工作……也有这样的案例,所以就是我们要回去 (马来西亚)工作的环境、工作、待遇其实是与想象中的落差会很大。”

特殊专业不受到重视

另一名受访者,儿童职能治疗师黎佩琪则指出,她的工作是透过游戏互动,帮助患有自闭症或过动症等发展迟缓的孩子,虽然可以回国发展,但大马的医学发展还停留在基本生理医疗,更多心理层面的医疗专业反而不受重视,如此一来,纵然回到大马,也有志难伸。

“因为他们(大众)可能还在理解的阶段,就是你告诉别人说‘我是职能治疗师’,他们就会问说 ‘这是什么?’我就会解释是复健类,那对方又会问‘是帮人家按摩吗?还是物理治疗师?’

“一般人比较会知道物理治疗师,所以大多数人其实还处在理解的阶段,我每次告诉别人的时候都还是解释的阶段,所以还不是那么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