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当今大马》标志

我在妇女节游行被非礼,但人们关心的却是……

这篇文章是在1 年前刊登

【观点】

3月12日,我在推特发布一组贴文,叙述我在当天参与妇女节游行后,在占美清真寺(Masjid Jamek)一带的街道上被非礼的经历。

我试图在推特,以自己的话语述说自己的经历,然而这则述说非礼经历的无害推文,却完全被曲解了,而原因是附在推文的照片。

仅仅因为照片显示,我在妇女节游行的人群里手持彩虹旗,保守的马来西亚人就在推特上失去理智。结果,公众的各种恶劣、危险的留言与威胁,令我感受到渐渐来袭的敌意。

由于照片疯传到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这则贴文广为人知,点阅量超过350万次。

忽视游行所争取的议题

网民们专挑妇女节集会的“亲性少数元素”,并紧咬不放。相关新闻迅速传播,甚至成为国会议会厅的话题——关丹国会议员旺拉沙里(上图)声称,这场活动“亲性少数”。

至于我试图在推特挑起的性骚扰课题(这件事在马来西亚相当普遍且已经成为常态),则完全被淹没。同样的,游行集会上提出的性别课题,包括终止童婚、保障平等参政权、同工同酬、消除性暴力、月经贫困等议题都被忽视。

这件事对我们而言是个警讯。显然,我们的国家陷入危机当中。2023年,马来西亚同胞们没有准备好在女性、性别(gender)和性向(sexuality)课题上,展开任何文明和智性的对话。

马来西亚公民对女性、性别和性向的交织缺乏意识、知识和理解的程度,令人震惊,因为许多人宁可维持无知,拒绝了解这类课题。

许多保守派学者的思想禁锢在固有体系,他们的观点和客观性深受自己的宗教、传统和文化影响。因此,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解决妇女、性别和性向相关的潜在社会问题。

法律认可恐同及恐跨症

妇女节游行因出现LGBTQIA+群体,而面对各种龌蹉和仇视言论,着实令人沮丧。这清楚表明,马来西亚不仅没有尊重和认可女性斗争,还巩固了性别不平等,以及受压迫性少数群体所面对的歧视。

根据《刑事法典》第377A条文,同性恋在马来西亚是非法的。因此,恐同及恐跨症(homophobia & transphobia)也成了国家认可的现象,促使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有敌意。

值得注意的是,错误/虚假信息进一步助长了种族中心主义、性别歧视和侵犯人权的行为。 因此,我们看到性向不同,或非常规性别者(gender non-conforming)、难民还有移民,继续受到边缘。

也许有人会说,LGBTQIA+群体与妇女节的斗争无关。然而,在现实中,这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第五目标一致,即关注实现性别平等。

诚然,许多人都不明白这点,因为许多民粹保守派主义和原教旨主义马来穆斯林公民,缺乏性别和性向研究的教育和知识。

这是因为这个群体,被武断地认为不符合虔诚穆斯林的信仰。因此,许多人坚持他们的信仰,认为女性课题应该完全为了“女性”,不得与受边缘、受压迫的性别和性少数群体有所交集。

身为189个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有义务加强保护、促进和实现女性的人权。

然而,这一事件凸显了马来西亚在性别平等面向的不足。尽管马来西亚是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惟不应忘记其本质乃是多元种族社会。

无论他们性向和性别认同为何,他们都是马来西亚公民,都是马来西亚大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平等尊重。任何人都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羞辱,也不应受到歧视。

需提出批判性的论述

改善性别平等的关键步骤是什么?就是对社会各阶层提出攸关女性、性别、性向的批判性论述。

既然民众是异质的,就必须采取跨信仰、文化、种族的方式对话。我们不能假装它不曾存在,将之扫入地毯下。

除非人人都能成熟且文明地开放包容异议,无所畏惧地自由探讨和辩论,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实现性别平等。

为了解决潜在的社会课题,特别是攸关女性斗争的课题时,我们(特别是男性)必须停止喧嚷而开始倾听。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解决受边缘、受压迫的性别和性少数的需求,向更包容的社会迈进。

在新上任的希盟-国阵联合政府执政下,马来西亚是向前迈进,抑或向后倒退?撰写本文时,政治仍然不稳定。唯有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DAVINA KHO 为从事性别研究的研究生,也是名独立社运份子。本文原以英文书写,刊登于《当今大马》英文版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